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

各國銀髮族的退休養老趨勢

土耳其老人:喜歡「悠然見南山」

  一位土耳其朋友告訴記者,他的父母退休後最大的心願就是離開城市的喧囂,搬到郊區或是鄉村,回歸田園生活。如今這種想法代表了大批土耳其老年人的心聲。

  很多土耳其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會把養老的地點選好,位於土耳其南方的郊區和鄉村很是受歡迎,因為南方的 氣候相對於北方來說,要更溫暖、更潮濕,這跟中國的氣候分佈倒是很像。選好了地兒,便請來設計師和建築師為自己蓋幢溫馨的房子,大都是一層的,也有兩三層的。等一切都就緒了,正好是退休「回鄉」的時候。

  回歸田園除了愛它的寧靜和悠閒外,還可以親自種自己喜歡吃的蔬菜,飼養雞鴨。番茄是家家都要種的,因為土耳其的大部分菜肴都少不了番茄,而這種傳統的飲食方式也給土耳其老人帶來許多健康的益處,如強健心腦血管、預防癌症等等。綠色蔬菜中,黃瓜、菠菜、西 蘭花也幾乎是家家都有。

  由於土耳其人口味重,加上愛吃肉食,因此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日漸增多。回歸田園後,吃得天然健康,呼吸清新的空氣,使部分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。

澳大利亞老人:前衛的「塗鴉」藝術

  澳大利亞的老年人能得到政府的高福利保障,這使得老年人老有所養,年輕人根本不需要承擔贍養老年人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。

  我的室友的父母就是極會享受老年生活的人。兩人退休後就搬到了布斯班市附近的風景如畫的陽光海岸,從他們家的二樓大陽臺望出去,就是碧海藍天。

  老兩口平時在家沒事就搞搞園藝,圍繞著院子的人工水池,高高低低地種滿了各種果樹、灌木叢,還有一些 蔬菜。生活在這樣的「自然」中,老人哪還有什麼壓力和煩惱啊!

  一次,我隨室友去拜訪二老,正好趕上老兩口「塗鴉」興起,把家上上下下,��的二層樓重新粉刷了一遍,說是想換換顏色、換換感覺。

  在澳大利亞,很多老年人都有塗鴉或繪畫的愛好,大家還經常聚在一起交流學習和互相參觀各自的精彩作品。

  除了園藝,水上運動也是老人們的一大樂趣。如果能擁有一輛水上摩托,那晚年生活就更滋潤了。但這種挑戰性的運動只適合於剛剛退休、身體健康的老年人,大多數老人只是到海邊散散步、曬太陽。

加拿大老人:我健身,我快樂

  在加拿大,笑得最開心的是老人,穿得 漂亮、紳士的是老人,最受社會尊敬和愛護的還是老人。加拿大老人大都喜歡「以靜為樂」,到圖書館去看書,或修剪、澆灌自家庭院的花草,或到咖啡館坐坐,享受那的清雅與安靜。

  老年人平時還有一項最大的愛好就是健身。加拿大土地遼闊,首都渥太華就是一座花園城市,到處提供了讓人們跑步、騎車、健身的專用道。而冬天,冰雪覆蓋的加拿大,人們則更熱衷於室內冰球、室外滑雪、溜冰等運動。

  在加拿大大型社區幾乎都有高爾夫球場,打一場高爾夫球,就如同在自家門口一樣方便。

  老人們運動也很講究行頭,比如專用的跑步衣、跑步鞋,專用的運動水壺;騎車則是專用的健身自行車,還戴著頭盔。他們大都喜歡結隊一起健身,健身結束後一起去喝杯咖啡,吃點點 心,開心地說笑一番再離去。

德國老人:讓我們同居吧

  眾所週知,德國已經是一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了,但由於養老保障體制很完善,政府發放的養老金足以讓老年人不愁吃喝。不過這僅限和家人一起生活的老年人,如果去養老院的話,那些養老金恐怕就不夠了。

  但是據美國《基督教科學箴言報》報道,近幾年來德國的老年朋友們開創了一種新的養老方式。單身的老人們結伴而居。這樣既可以相互照顧,結伴遊玩,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,又可以節省費用。

  報道說,在德國名城德累斯頓,有一棟翻修新的8層小樓「室友之家」,六位老年朋友共同住在這裡已經有一年多了,他們中有五位女士和一位先生。其中一位是安妮塔.施密特女士,她老伴年前突然去世後,為了避免過度傷心,她打算搬離原來的家。她與相識了60 年的朋友賴斯曼一起看了「室友之家」的房子和環境,然後便一起搬了進來。搬到這裡後,大家互相關心,她也不再覺得孤單。

  他們中最年輕的室友貝倫斯今年57歲,是個麵包師,而住在這裡時間最長的羅斯塔斯基則喜愛烹調和組織旅遊。內格爾是這個團體的非正式發言人。當需要組合安裝具或畫時,他們中的惟一男子、離婚的羅特才會出現。

  這些老人至少一個星期在公共廚房和起居室共進一次正餐,他們還一起出去遊玩,一塊上劇院。一旦有人生病 或是受傷,其他人很快就會提供幫助。有帕金森病的貝倫斯說:「我向室友們通報了我的問題,但他們都說沒有關係。在養老院,我老得很快,但在這裡,我覺得又 年輕了。」

  每到夜晚,老人們便回到自己的房間。室友內格爾說:「在晚上,每個人都有寧靜的空間。如果我想和人談 話,我總能找到談話的人。」

日本老人:我很老,可我還工作

 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。隨著人口高齡化進程的加快,日本政府一直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,早在50年代末便開始通過立法來解決養老問題。

  此外,日本政府還鼓勵老人「再就業」或「發揮餘熱」,「高齡雇傭保險法」特別加強了對大量雇傭高齡者的企業進行獎勵的制度,對工資低於60歲退休時工資的高齡受雇者給予一定的補助。另外,日本政府還採取鼓勵延長企業職工退休年齡等措施,引導老年人由「老有所養」轉變為「老有所為。」

  初到日本時,最讓我感到詫異的就是那些穿著西服、提著公文包的日本老頭了。我的朋友丸先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丸先生現就職三菱電機公司。

  為何要做一個名高齡工作者呢?「因為我覺得自己還能工作啊!」丸先生肯定地說,「腦子是不如現在的年輕社員了,但是經驗會比他們多。」簡單的一句回答,就點出了問題的實質——日本老年人不但積極、熱情,而且認識到了自己的優勢。這一點真是值得當代年輕人好好學習學習。

  很多人的自我否定意識指數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,到了退休的年齡,這個指數達到最高峰值,帶著一種 悲哀且不情願的心境離開崗位。老年人總會發出諸如「自己沒用了」之類的消極感嘆。這些都是因為對自己的優勢缺乏清醒的認識造成的。

  而丸先生,除了平時緊張的工作,還參與外國志願者活動,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更多的人了解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。這些都是他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並且發揮這些優勢的表現。

沒有留言: